一、陆庐峰市砚 古文 翻译 急!!!!?!!!!!!
【原文】
明有陆公庐峰,于京城①待用。尝于市遇一佳砚,议价未定。②既还③邸,使门人往,以一④金易归。门人持砚归,公讶其不类。门人坚称其⑤是。公曰:“⑥向观砚有⑦鸲鹆眼,今何无之?”答曰:“吾嫌其微凸,陆⑧值石工,幸有余银,令磨而平之。”公大惋惜。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。
【译文】
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,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。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,价格有争议没有定。到了官办的旅馆后,让仆人前往,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。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,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。仆人说,就是这个砚台。陆庐峰说:“先前的砚台有八哥眼,为什么现在没有了?”仆人回答说:“我嫌弃它有一点凸,路上遇见石工,幸亏有剩余的银两,叫他打磨把它平整了。”陆庐峰大为惋惜。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。
【字词注释】:
①【待用】等待朝廷任用。
②【既】: 已经。
③【邸(dǐ)】官办的旅馆。
④【金】银子。
⑤【是】: 对的。
⑥【向】: 先前。
⑦【鸲鹆(qú yù)】鸟名,俗称“八哥”。
⑧【值】: 遇到。
二、有没有与砚有关的学术论文、古诗词、文言文之类的文章?
“与砚有关的学术论文、古诗词、文言文之类的文章”不少,这里仅就成语“磨穿铁砚”,简介铁砚。
磨穿铁砚 móchuān-tiěyàn
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。比喻读书用功,有恒心。
◎宋陆游《寒夜读书》诗:“韦编屡绝铁砚穿,口诵手抄那计年。”
◎坐破寒毡,磨穿铁砚。 ◎元范子安《竹叶舟》第一折
◎动宾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
铁砚是西汉时以铁铸造的一种金属砚台。
砚台是我国古代文房四宝,即:纸、墨、笔、砚。砚台的主要作用是研墨,将墨锭研磨成墨汁。砚台还可以调剂毛笔的含墨量或调整毛笔的笔锋。砚台的材质有:石砚,瓦砚,铁砚,锡砚,玉砚,象牙砚,竹砚等。铁砚是其中一种。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名砚为:端砚,歙砚,洮河砚,澄泥砚。
铁铸的砚台,晋.王嘉 《拾遗记晋时事》:“ 晋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。此铁是 于阗国 所出,献而铸为砚也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将棘围守暖,把铁砚磨穿。” 胡怀琛 《宝剑篇》:“曷去化铁砚,静默而宁康。”参见“ 磨穿铁砚 ”。
铁砚,金属砚之一种。西汉时始以铁铸砚,故称铁砚。《徐氏笔精》中载:“洪崖先生欲归河内,舍人刘守璋赠以扬雄铁砚。以铁为砚始自扬雄。”晋时仍有铁砚的制作,前秦王嘉《拾遗记》中载:“张华造《博物志》成,晋武帝赠青铁砚,此铁于阗国所贡,铸铁为砚也。”五代时青州铁砚名扬一时,其砚有柄可执,发墨颇佳。《新五代史桑维翰传》中载:“著《日出扶桑赋》以见志,又铸铁砚以示人曰‘砚弊则改而佗仕’卒以进士及第。”青州铁砚由是著名。后人遂引用铁砚一词,说明学习刻苦,志在必成的哲理。南宋陆游《寒夜读书》中载:“韦编屡绝铁砚穿,口诵手抄那计年。”元范尔安《竹叶舟楔子》中载:“坐破寒毡,磨穿铁砚。”
三、文言文阅读(10分)【甲】 王子猷、子敬俱病笃,而子敬先亡。子猷问左右:“何以都不闻消息?此已丧矣。”
小题1:.①总,竟②探望③完全④佩服(4分)
小题2:(1)为什么总听不到(子敬的)消息,这(一定)是他已经死了。(2分)
(2)山简很佩服王戎说的话,因而大为悲痛。 (2分)
小题3: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任由性情、旷达、洒脱的风度。(2分)
小题1: “都、省、服”,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其意思。“省、服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。“了”要结合上下文认真考虑一下。
点评: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,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。用心想一想,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,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。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,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。
小题2:试题分析:翻译时要注意,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。此句中的关键词有“何以、已”,“何以”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,译为“为什么”。“已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,译为“已经”。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,语意通顺即可。
点评: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。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,直译和意译,中考时常采用直译。直译讲究字字落实,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。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,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,放到语境中,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。
小题3:试题分析:首先要理解“了不悲”“都不哭”“悲不自胜”几个词语的意思,即“一点也不悲伤”“竟然不哭”“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。形容极度悲伤”,由此可见,人物
比较率真、率性而为,完全不掩饰、不虚伪。
点评:对语句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。尤其要注意语句出现的语段及其上下文的内容,这些往往提示我们语句的意思和情感,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语句。
四、文言文阅读帮忙谢谢,分高!
一
1、苦恼
2、东道主 出钱物的人
3、一起
二
你曾经答应(如果我们搬家你就)作东道(宴请我们),现在我们来领取你的宴请。
三
瞅准话里的漏洞---只说搬,没说是否搬“离”此地---借此白吃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