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题库有关君臣

时间:2023-09-18 07:14:08 青年文学网

1. 君臣同心 文言文 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太宗贞观元年》

原文

上谓侍臣曰:“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,剖身以藏之,有诸?”侍臣曰:“有之。”上曰:“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;吏受赇抵法,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,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!”魏征曰:“昔鲁哀公谓孔子曰:‘人有好忘者,徙宅而忘其妻。’孔子曰:‘又有甚者,桀、纣乃忘其身。’亦犹是也。”上曰:“然。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,庶免为人所笑也!”

译文

皇上对侍臣说:“朕听闻西域有个商人,得到一颗无价的宝珠,就剖开自己的肚子,把宝珠藏在里面,(因而丢了性命)有这回事吗?”侍臣回答说:“是有这么回事。”皇上说:“人们都知道,嘲笑这个商人爱惜宝珠而不爱惜身体,但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受法律制裁(丧命),和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的欲望而亡国的,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么两样呢?”魏征说:“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:‘有个健忘的人,搬家而遗忘了妻子’。孔子说:‘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呢:桀、纣把自己都忘了。’也和这个事是一样阿。”皇上说“是啊,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,差不多能够避免为他人所讥笑啊!”

2. 《卧薪尝胆》文言文习题 名 言 有志者、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、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
----蒲松龄(清)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,却始终不得志,于是写了这副自冕联.(有志向的人,做事都会成功,就像项羽破釜沉舟,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;苦心人,天也不会辜负他,就像勾践卧薪尝胆,仅以三千越甲,吞并了吴国。 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,做事一定要有恒心,有毅力。

想成功,就要做一个有志者,一个苦心人。) 典 故 公元前496年,吴王派兵攻打越国,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,吴王也受了重伤,临死前,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。

夫差牢记父亲瞎带的话,日夜加紧练兵,准备攻打越国。 过了两年,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,勾践被包围,无路可走,准备自杀。

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,说:“吴国大臣伯喜否贪财好色,可以派人去贿赂他。”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,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滚简喜否,伯喜否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。

文种见了吴王,献上西施,说:“越王愿意投降,做您的臣下伺候您,请您能饶恕他。”伯喜否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。

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:“人常说‘治病要除根’,勾践深谋远虑,文种、范蠡精明强干,这次放了他们,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!”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,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,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,答应了越国的投降,把军队撤回了吴国。 吴国撤兵后,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,放牛牧羊大神裤,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。

三年后,他们被释放回国了。 勾践回国后,立志发愤图强,准备复仇。

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,消磨了报仇的志气,晚上就枕着兵器,睡在稻草堆上,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,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,门外的士兵问他:“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?”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,范蠡管理军事,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,妻子也纺线织布。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,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,越国终于兵精粮足,转弱为强。

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,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,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,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。他又狂妄自大,不顾人民的困苦,经常出兵与其它国家打伏。

他还听信伯喜否的坏话,杀了忠臣伍子胥。这时的吴国,貌似强大,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。

公元前482年,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,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,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,突然袭击,一举打败吴兵,杀了太子友。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,急忙带兵回国,并派人向勾践求和。

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,就同意了。公元前473年,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。

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,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,屡战屡败。最后,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,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。

夫差见求和不成,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,非常羞愧,就拔剑自杀了。编辑本段事件详述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,对夫差恭恭敬敬,相传他在吴3年,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,夫人打扫宫室,住在潮湿的囚室,受尽屈辱。

伍子胥多次建议吴王夫差将勾践杀掉,靠着伯旱谋;ぃ琶庥诒簧保沼诘玫缴饷夤楣 勾践归国后,决心报仇,于是目卧则攻之以蓼,足寒则渍之以水,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,又悬胆于户,出入尝之,不绝于口。

这就是历史上相传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。 勾践身自俭朴,出不敢奢,入不敢侈,食不重味,衣不重彩,日勤于政,未尝一日登玩。

他自己耕田而食,夫人织布而衣,节省开支,以增强国力。 勾践返越后,大力发展生产,繁息人口。

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税,让百姓居有三年之食。奖励生育,以繁衍人口。

禁止壮男娶老妇为妻,老男娶壮女为妻。女子17岁不嫁,男子20岁不娶,父母有罪。

妇女将分娩时,报告官府,官府派医生守护接生。生男孩,送给两壶酒、一只犬;生女孩,送给两壶酒,一只小猪。

若一胎生两个,官府供给衣食,若一胎生3个,官府给请保姆喂养。对鳏寡孤独都有相应的照顾。

缓刑薄罚,以安定民心。 整饬内政,招贤纳士。

重用文种、范蠡、计然等人。选国内达士,给以上等住宅,供给上等的衣食,使他们为国效忠出力。

招募贤才,有从诸侯国来越的游士,勾践一定在宗庙中举行隆重的接待礼,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。如勾践以文种治内政,范蠡治军事、外交,计然管理财政等。

加强军事训练。按里闾的行政组织征集、编制兵员。

制造利剑强弓,训练习流水军。用重赏严刑教育士卒勇于听命,乐于立功,进则思赏,退则避刑,建筑城郭,加固边防。

这就是勾践实行的十年生聚,十年教养的策略。 与此同时,勾践听从大夫扶同亲于齐,深结于晋,阴固于楚,而厚事于吴的外交策略。

在厚事于吴的方针里,主要实行文种的九术中有关的计策,即重财币以遗其君,多货贿以喜其臣,经常送些玉帛珍玩给吴国君臣,使他们高兴;贵籴粟X以虚其国,勾践回国后假报国中受灾,向吴国借粮1万石。次年越国选上好的粮食,经过蒸熟后还给吴国。

吴国见越粮种优,于是用来作种子,致使吴国无收;遗美女以惑其心,而乱其。

3. 《君臣之力》 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叔向:“当年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,凭借自己的力量匡扶天下,我不知道这是大臣的能力,还是君主的能力?”叔向回答说:“管仲善于主宰天下事务,宾胥无善于缝纫,隰朋善于修饰衣边,衣服做好以后,君主抬起手来把衣服穿好,这也是大臣的能力,君主有什么能力呢?”师旷趴在琴上笑起来。

晋平公说:“太师笑什么呢?”师旷回答说:“我在笑叔向回答您的答案。凡是身为大臣的人,就像职掌庖厨烹调出各种美味而向君主进食的厨师一样,君主不吃,哪里敢强求?我想打个比方:君主就像是土壤,大臣就像是草木,必须要土壤肥美然后草木才可能壮硕高大,这也是君主的能力,大臣哪里有什么能力呢?”。

4. 古代 特别是在唐朝时候有哪些关于君臣关系的古文 龙嘘气成云,云固弗灵于龙也.然龙乘是气,茫洋穷乎玄间,薄日月,伏光景,感震电,神变化,水下大,汩陵谷,云亦灵怪矣哉! 云,龙之所能使为灵也.若龙之灵,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.然龙弗得云,无以神其灵矣.失其所凭依,信不可欤. 异哉!其所凭依,乃其所自为也.《易曰》:「云从龙.」既曰龙,云从之矣. 这里的龙是君、云是臣.翻译:龙吐出的气形成云,云本来不比龙灵异.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,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,接近日月,遮蔽它的光芒,震撼起雷电,变化神奇莫测,雨水降落在大地,使得山谷沉沦.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! 云,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.至于龙的灵异,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.但是龙没有云,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.失去它所凭借的云,实在是不行的啊. 多么奇怪啊,龙所凭借依靠的,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.《周易》说:“云跟随着龙.”那么既然叫做龙,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! 君臣之间是互相扶持互相依托的关系. 希望能帮你。

5. 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后面习题 小题1:A

小题2:B

小题3:

(1)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,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,这是臣最大的荣幸,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?

(2)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,所以闭口不言,停步不前,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。

小题4:①不了解秦王的决心②担心秦王不信任自己③秦王上怕太后④下被奸臣迷惑(答出一点得1分,四点全答出得4分)

小题1:

试题分析:A项中“匡”应为“匡正”的意思。

小题2:

试题分析:A项中前一个“以”介词:用;后一个“以”连词:因为; B项中两个“之”都是助词,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; C项中前一个“而”连词,表假设,“如果”;后一个“而”连词,“表顺承”; D项前一个“于”介词,“对”;后一个“于”介词,与“见”连用,表被动。

小题3:

试题分析: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(重要实词和虚词)或句式进行翻译,一般为直译,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,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,达到词达句顺。本题应重点关注“使”、“补”、“贤”、“蹶”、“杜”、“即”等字。

小题4:

试题分析:本题解答时可根据选文第三段中“今臣羁旅之臣也,交疏于王,而所愿陈者,皆匡君臣之事,处人骨肉之间,愿以陈臣之陋忠,而未知王心也,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,是也”;“下上畏太后之严,下惑奸臣之态,居深宫之中,不离保傅之手,终身惑,无与照奸;大者宗庙灭覆,小者身以孤危,此臣之所恐耳”等语句得出答案。

【参考译文】

范雎来到秦国,秦昭王在阶前迎接他,很恭敬地行宾主之礼。范雎谦让不肯接受。接见范雎当天,凡是看见范雎的人,无不敬畏肃穆。秦昭王斥退左右,宫中空无一人。秦昭王跪着请求说:“先生愿意教导寡人什麽呢?”范雎说:“喔,喔。”隔一会儿,秦昭王再度请求。范雎仍说:“喔,喔。”这样的前后三次。秦昭王长跪说:“先生不愿意教导寡人吗?”

范雎谢罪说:“不敢如此。臣听说当初吕尚遇见周文王时,不过是个渔父,在渭水北岸钓鱼”。像这样,双方交情是很疏淡的,可是一次交谈,周文王便立他为太师,载他一同回去,这是他们交谈很深入啊。所以周文王果然得到吕尚的辅佐之功,据有天下,身为帝王。假如当时周文王忽略了吕望而不肯跟他深谈,那么周便没有天子的德行,而周文王武王也就无从成就王业了。现在臣只是客卿,和大王交情疏淡,而所要陈述的,都是匡正君臣的事,又处在大王的骨肉之间。臣虽然愿意陈述一片愚忠,但还不知道大王的心意。大王问了三次,臣之所以没回答,就是这个缘故啊!

臣并非有所畏惧而不敢说。即使明知今天说了,明天就有杀身之祸,臣也并不害怕。只要大王相信并且实行臣所说的话,即使死亡,臣也不以为痛苦;即使逃亡,臣也不以为忧愁;用漆涂身,成为癞子,披头散发,成为疯子,臣也不以为耻辱。五帝那样的圣人也会死,三王那样的仁人也会死,五霸那样的贤人也会死,乌获那样的力士也会死,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会死。死,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。在必然会死的形势下,能够对秦国稍有补益,这是臣最大的心愿,臣有什么可害怕的呢?伍子胥藏在袋子里逃出昭关,晚上赶路,白天藏匿,到了菱水,没有食物充饥,跪爬着在吴国市上行乞,终于复兴吴国,使阖庐成为霸主。如果臣能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计谋,即使遭到幽禁,终身不再相见,臣的主张已经实行,臣还有什么忧愁呢?箕子接舆,涂漆在身上成为癞子,披头散发装做疯子,对殷楚并没有帮助。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,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,这是臣最大的荣幸,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?

“臣所担心的,只是怕臣死之后,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,所以闭口不言,停步不前,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。大王上怕太后的威严,下被奸臣丑态所迷惑,住在深宫里,不离保母师傅的左右,终身迷惑不明,无人帮助您辨别奸邪。这样下去,大则国家灭亡,小则自身孤立危险,这才是臣所害怕的。至于穷困耻辱的事,死亡放逐的祸患,臣并不害怕。臣死而能使秦治理得好,胜过活着啊。”

秦昭王长跪着说:“先生,这是什么话呢!秦国地处偏远,寡人又愚昧无能,有幸承先生到来,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,保存先王的宗庙啊。寡人能受先生的教诲,这是上天福佑先生,不抛弃先王的遗孤啊。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!今后不论大事小事,上到太后,下到大臣,希望先生能毫无保留地指教,不要怀疑寡人”。

范雎再拜,秦昭王也跟着再拜。

6. 求十篇超简短的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一 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.庄子日:“鲦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.”惠子日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庄子日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”惠子日:“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鱼也,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!”庄子日:“请循其本.子日‘汝安知鱼乐’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,我知之濠上也.”1、解释下列加粗的字.(1)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( ) (2)子固非鱼也( )2、用“|”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(只标一处).(1)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.(2)安知鱼之乐?(3)我知之濠上也.3、庄子坚持认为“出游从容”的鱼儿很快乐,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?【参考答案】l、(1)固然(2)本来2、(1)庄子与惠子/游于濠梁之上. (2)安知/鱼之乐? (3)我知之/濠上也.3、庄子认为鱼很快乐,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.是他内心愉悦的外化.二 《不死之药》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,谒者操以入.中射之士问曰:“可食乎?”曰:“可.”因夺而食之.王怒,使人杀中射之士.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:“臣问谒者,谒者曰可食,臣故食之.是臣无罪,而罪在谒者也.且客献不死之药,臣食之而王杀臣,是死药也.王杀无罪之臣,而明人之欺王.”王乃不杀. 1.给加括号字的解释选择正确的一个,填入括号中(因)夺而食之(因为,于是)( ) 可(食)之(吃,食物)( )中射之士使人(说)王曰(同悦,劝说)( )臣(故)食之(原因,所以)( )2.翻译句子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,谒者操以入.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杀无罪之臣,而明人之欺王.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.中射之士问曰:(可食乎).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_____;而谒者的理解是_______.谒者回答:可食.谒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,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.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,除了他能言善变外,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,从而放过中射之士?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:1.于是 吃 劝说 所以 2.翻译句子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,谒者操以入.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 的药,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. 王杀无罪之臣,而明人之欺王. 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,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.7.中射之士问曰:(可食乎).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;而谒者的理解是这个东西可以吃吗?谒者回答:可食.谒者的意思是可以给大王吃,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.8.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,除了他能言善变外,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,从而放过中射之士? 杀了中射之士 就说明不死药是假的 会被人说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骗 影响自己的威严三《黄琬巧对 》黄琬幼而慧.祖父琼,为魏郡太守.建和元年正月日食.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.太后诏问所食多少.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.琬年七岁,在旁,曰:“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?”琼大惊,即以其言应诏,而深奇爱之. 1、解释:①诏 ②奇 2、翻译: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;②即以其言应诏 3、选择:“琼以状闻”有以下理解,哪一项是不正确的?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;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;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.4、理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答案:1. ①皇帝命令;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;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.①4.如初升的弯月. 四《曹植聪慧 》曹植年十余岁,诵读《诗》、《论》及辞赋数十万言,善属文.太祖尝视其文,谓植曰:“汝请人邪?”植跪曰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,顾当面试.奈何请人?”时邺笔立成,可观.太祖甚异之.1、解释: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、翻译:善属文 ;②奈何请人 ;③太祖甚异之 3、理“可观”的意思是什么?答案:1.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、拿;2.①善于写文章;②为什么要请人?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.3.值得一看,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五《杨亿巧对》寇莱公在中书.与同事戏作对子:“水底日为天上日”,未有对,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,因请其对,大年应声曰:“眼中人是面前人.”一坐称为好对.1、解释:①为 ②应声2、翻译: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、理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?答案:1.①是②紧接着(对方)刚停的话音2.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.①对得工整;②通俗形象. 六《承宫樵薪苦学》承宫,琅邪姑幕人.少孤,年八岁,为人牧猪.乡里徐子盛明《春秋》经,授诸生数百人.宫过其庐下,见诸生讲诵,好之,因忘其猪而听经.猪主怪其不还,求索.见而欲笞之.门下生共禁,乃止.因留宫门下.樵薪执苦,数十年间,遂通其经.1、解释: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2、翻译:①猪主怪其不还,行求索答案:1.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,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.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,一路上寻找.七《桓荣勤学不倦》桓荣初遭仓卒,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,而荣讲诵不息,元卿嗤荣曰:“但自苦气力,何时复施用乎?”荣笑而不应.及为太常,元卿吧曰:“我农家子,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!1、解释: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、翻译:①而。

标签:君臣 文言文 题库